斜管沉淀器價格 斜管沉淀器價格
一、沉淀池
沉淀池是應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筑物。沉淀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 考慮到顆粒沉淀過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設顆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變,并設起始沉速為零。考慮管內的流速分部,則斜管長度為:-d*tgθ式中a為顆粒沉速變化的加速度,即a=du/dt上訴三種方法,各有不足之處。
二、沉淀原理
沉淀池池體平面為矩形,設在池長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沒進水孔,水由進水渠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進水孔后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池寬的橫斷面。沉淀池的出口設在池長的另一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證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體。池寬和池深要保證水流沿池的過水斷面布水均勻,依設計流速緩慢而穩定地流過。池的長寬比一般不小于4,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過3米。污泥斗用來積聚沉淀下來的污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為避免短流,一是在設計中盡量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適宜的進水分配裝置,以消除射流,使水流均勻分布在沉淀池的過水斷面上,降低紊流并防止污泥區附近的流速過大,采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長出流堰的長度;沉淀池加蓋或設置隔墻,以降低池水受風力和光照升溫的影響;高濃度水經過預沉,以減少進水懸浮固體濃度高產生的異重流等);二是加強運行管理,在沉淀池投產前應嚴格檢查出水堰是否平直,發現問題,要及時修理。在運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個出流堰的單位長度溢流量不等而產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員應及時清理堰口上的浮渣;用塑料加工的鋸齒形三角堰因時間關系,可能發生變形,管理人員應及時維修或更換,以保證出流均勻,減少短流。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現象降低到小限度。
對于已經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長的藻類,可用高壓力水沖洗,往往一經沖洗即可去除附著的藻類。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二次沉淀池是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次沉淀池的運轉是否正常,直接關系到處理系統的出水水質和回流污泥的濃度,對整個系統的凈化效果產生重大影響。二次沉淀池運行管理較為復雜,其運行過程中常見問題及防止措施參見“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
三、沉淀的作用
沉淀使水中懸浮物質(主要是可沉固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從而與水分離,使水質得到澄清。
在各種水處理系統中,沉淀主要用于:
1化學處理與生物處理的預處理;(沉砂池、初沉池)
2化學處理或生物處理后,分離化學沉淀物、分離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二沉池)
3污泥的濃縮脫水;(濃縮池)
4灌溉農田前作灌前處理。
四、沉淀的類型
1自由沉淀
2絮凝沉淀
3擁擠沉淀
4 壓縮沉淀
五、對斜管沉淀池進行設計需要以下參數:
截留速度
斜管沉淀池在布置方面的差別,將影響設計截留速度值的取用。一般規模較大的斜管沉淀池,由于其進水分配和出水收集不容易保證均勻。而設計時宜選用指標低于規模較小的斜管沉淀池。在異向流斜管沉淀池設計中,截留速度一般為0.15-0.40mm/s。
管徑與管距
國內異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斷面幾乎采用正六角行,一般用內切直徑作為管徑用于給水處理的異向流斜管沉淀池的管徑為25-35mm。
斜管長度
斜管長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斜管的長度取決于斜管的加工和沉淀池的池深。
傾角
異向流傾角需要保持45-600
上升流速或表面符合率
異向流流速8.3-14mm/s。
雷偌數(Re)
一般平流式沉淀池中的雷偌數(Re)常在104上,而水流屬于紊流。斜管沉淀池則由于濕周增加,水力半徑降低,而雷偌數(Re)明顯減少,以致有條件控制在層流條件下(Re數小于500)。
佛勞德數
在平流式沉淀池中,Fr值大致為10-5的數量級。斜管沉淀池由于水力半徑減少和水流速度提高的提高,Fr數一般在10-3-10-4 的范圍內,因而水流穩定性明顯增加。
使用管理:沉淀池運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證各項設備安全完好,及時調控各項運行控制參數,保證出水水質達到規定的指標。為此,應著重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避免短流:進入沉淀池的水流,在池中停留的時間通常并不相同,一部分水的停留時間小于設計停留時間,很快流出
六、正確投加混凝劑
當沉淀池用于混凝工藝的液固分離時,正確投加混凝劑是沉淀池運行管理的關鍵之一。要做到正確投加混凝劑,必須掌握進水質和水量的變化。以飲用水凈化為例,一般要求2-4小時測定一次原水的濁度、pH值、水溫、堿度。在水質頻繁季節,要求1-2小時進行一次測定,以了解進水泵房開停狀況,根據水質水量的變化及時調整投藥量。特別要防止斷藥事故的發生,因為即使短時期停止加藥了也會導致出水水質的惡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