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不了可以用微波設備來進行礦泉水的瓶裝水滅菌, 國家對飲用水行業有嚴格的安全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要求瓶裝飲用水不能添加任何防腐劑,對微生物的控制要求更加嚴格。在生產瓶裝飲用水時,使用臭氧而不是漂白劑進行殺菌,這樣可以將水中微生物及其孢子全部殺死,而臭氧可在24小時內分解無殘留。而且,瓶裝飲用水的生產流程十分精密,相關部門也有三方監管和質量檢查,不必擔心安全問題。
各種滅菌技術的滅菌效果都會受到食物理化性質的影響。比如加熱或者高壓滅菌,溫度、酸堿度和壓力都會有很大影響。而在紫外滅菌中,這些因素就不那么重要。紫外殺菌的關鍵是紫外線能夠達到細菌,所以穿透性是關鍵。諸如食品的組成、固體含量、顏色等因素都會影響紫外線的吸收,從而影響它穿透的厚度,也就對殺菌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食品均一、透明,紫外線的穿透性好,滅菌效果就會好;反之,如果食品渾濁,那么紫外線就會被散射,能量在穿透中降低,滅菌效果就會比較差。
總的來說,紫外線的穿透能力比較差,通常也就能穿透兩三厘米的厚度。要讓固體食物均勻地以薄層去接收紫外照射,還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這一先天的缺陷大大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
、 是食品加工設備的消毒。對于設備來說,微生物總是只停留在表面,而紫外線穿透能力差的弱點也就無趕緊要,而不加熱、不引入其他物質(包括水)的優勢則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二、 是食品加工用水的預處理。為了減少生產過程中可能引入的微生物,對于加工用水進行滅菌預處理是事半功倍的措施。相對于加氯或者氯化物這些“化學手段",不引入化學物質的紫外殺菌可以避免滅菌副產物帶來的風險,也避免了殺菌劑帶來的異味。
第三、 目前,直接食用的食物中采用紫外滅菌的主要是果汁。果汁的風味很容易被加熱改變,所以“非熱加工"在果汁生產中很有吸引力。殺菌劑光是名字就讓消費者喜歡不起來,所以不改變風味、不引入“化學成分"的紫外滅菌,也就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