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新型秸稈顆粒機生產的生物質燃料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等特點。加快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是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內容,是改善環境質量、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任務。《規劃》提出,預計到2020年,生物質能合計可替代化石能源總量約580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5億噸,減少粉塵排放約5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4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44萬噸。《規劃》的印發,直接影響的是能源行業,但從新型秸稈顆粒機生產的生物質燃料乃至可再生能源整體占比情況來看,《規劃》更多作用在于前瞻性布局和戰略卡位,短期內對能源結構的優化比較有限。與傳統能源行業相比,生物質能具有可再生、污染低、分布廣等特性。從外部環境約束以及我國可持續發展內在訴求兩方面來看,新型秸稈顆粒機的發展符合未來能源行業的發展方向。
從我國能源結構和發展環境來看,中長期我國生物質能發展前景廣闊。一是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農作物秸稈、農業加工剩余物、林業木質剩余物資源量超過7.5億噸可作能源使用;二是隨著碳化等技術的不斷突破,原料成本將不斷降低,大規模商業化逐步成為現實。總的來看,新型秸稈顆粒機生產的生物質燃料有望成為繼煤炭、石油、天然氣之后的又一大能源,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此外,國家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生物質重點產業將實現規模化發展,成為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預計到2020年,新型秸稈顆粒機產業年銷售收入約12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萬個,農民收入增加200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規劃》的出臺,將帶動新型秸稈顆粒機領域的投資,相關的綠色金融工具也會逐步進入。從政府角度看,在明確了新型秸稈顆粒機的重點發展方向后,河北、遼寧、江蘇等省份也將會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出臺專項指導意見或者行動方案、指南等,在人才、技術、稅收等方面給予扶持,切實推動新型秸稈顆粒機產業在本地區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