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移相觸發
在交流電的半個周期(正半周期或負半周期)內通過控制(移動)觸發脈沖的相位,來調整導通時間(又稱導通角)和關斷時間(又稱控制角)的比例來達到改變輸出電壓平均值的目的。
1.2 周期過零觸發
在一個較長的固定周期內通過觸發電路控制導通周波的個數和關斷周波的個數的比值(又稱為占空比或時間比例)來控制負載功率的平均值。
1.3 周波過零觸發
周波過零觸發方式是從周期過零觸發方式演變而來的。即在滿足過零觸發和輸入信號時間占空比的關系兩個前提條件下,盡可能縮短控制周期,間歇的變時基的控制周波導通個數來控制負載功率的平均值。
2 基本原理
2.1 周波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
周波就是交流電的變化或電磁波的振蕩從一點開始完成一個過程再到這一點,叫一個周波,簡稱周波。周波控制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對周波進行控制的信號處理技術,主要是與SSR配合使用,周波控制系統原理圖如圖1所示。
基本原理:周波組件是一個軟硬件結合體,硬件由高性能單片機及其外圍電路構成,軟件由用戶根據周波控制技術特定的數學模型編制的應用程序。儀表把負反饋元件隨溫度的變化量轉化為4-20mA的線性化電流,這個電流輸入周波組件,通過一個250歐精密電阻再轉換為1-5V的電壓量進行A/D轉換后得到一系列脈沖數字量。轉換得到的數字量與4-20mA的電流成正比對應關系,根據這個比例關系算出單位時間內所需要的周波數。同時把這些數字量置入移位寄存器,用一個時基20ms的定時器作為同步輸出觸發信號。根據數字信號的大小向SSR輸出變時基觸脈沖發信號,使輸出功率在功率的0%-99.99%之間線性調整。
2.2 SSR工作原理
周波控制技術是SSR的觸發信號處理技術,為了更好地應用周波控制技術,有必要研究一下SSR的工作原理。按負載電源的類型可將SSR分為交流SSR和直流SSR。交流SSR是以雙向晶閘管作為開關器件,用來接通或斷開交流負載電源。按交流SSR的控制觸發方式不同,又可分為過零觸發型和隨機導通型兩種。過零觸發型交流SSR是當控制信號輸入后,在交流電源經過零電壓附近時導通,故干擾很小。隨機導通型SSR則是在交流電源的任一相位上導通或關斷,因此在導通瞬間可能產生較大的干擾。
過零觸發型交流SSR為四端器件,其內部電路如圖2所示。1、2為輸入端,3、4為輸出端。R0為限流電阻,光耦合器U將輸入與輸出電路在電氣上隔離開,V1構成反相器,R4、R5、V2和晶閘管V3組成過零檢測電路,UR為雙向整流橋,由V3和UR用以獲得使雙向晶閘管V4開啟的雙向觸發脈沖,R3、R7為分流電阻,分別用來保護V3和V4,R8和C組成浪涌吸收網絡,以吸收電源中帶有的尖峰電壓或浪涌電流,防止對開關電路產生沖擊或干擾。
需要指出的是所謂“過零”并非真的必須是電源電壓波形的零處,而一般是指在10~25V或-(10~25)V區域內進行觸發,如圖3所示。圖中交流電壓分三個區域,Ⅰ區為-10V~+10V范圍,稱為死區,在此區域中加入輸入信號時不能使SSR導通。Ⅱ區為10~25V和-(10~25)V范圍,稱為響應區,在此區域內只要加入輸入信號,SSR立即導通。Ⅲ區為幅值大于25V的范圍,稱為抑制區,在此區域內加入輸入信號,SSR的導通被抑制。
當輸入端未加電壓信號時,光耦合器的光敏晶體管因未接收光而截止,V1飽和,V3和V4因無觸發電壓而截止,此時SSR關閉。當加入輸入信號時,光耦合器中的發光二極管發光,光敏晶體管飽和,使V1截止。此時若V3兩端電壓在-(10~25)V或10~25V范圍內時,只要適當選擇分壓電阻R4和R5,就可使V2截止,這樣使V3觸發導通,從而使V4的控制極上得到從R6→UR→V3→UR→R7或反方向的觸發脈沖,而使V4導通,使負載接通交流電源。而若交流電壓波形在圖2中的Ⅲ區內時,則因V2飽和而抑制V3和V4的導通,而使SSR被抑制,從而實現了過零觸發控制。由于10~25V幅值與電源電壓幅值相比可近似看作“零”。因此,一般就將過零電壓粗略地定義為0~±25V,即認為在此區域內,只要加入輸入信號,過零觸發型交流固態繼電器都能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