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實施后,開始進入設計實施階段。光伏系統的設計對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和效率控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高效模塊化生產線,采用大功率元器件,降低支持和人工成本;另一種是模組超配線,增加模組與逆變器的比例,使逆變器的輸出盡可能多,降低逆變器、交流電纜、配電柜、升壓變壓器的成本。這兩種選擇各有優勢,但也不是一定的。他們需要綜合考慮和仔細計算才能找到一個經濟平衡點。
并網光伏發電,如果相同功率組件的其他條件相同,則發電量相似。但是,如果在同一區域安裝相同數量的模塊,則使用低效的250W或有效的3W,并且系統中的支架、基礎、電纜和人工的初始成本相同,因此平均單位有效模塊的投資將低于無效組件的平均單個投資。除了初始成本,高效組件還可以降低土地成本。
隨著電池效率的提高,并網光伏發電對材料質量、性能、設備精度和技術的要求大大提高,必然會增加制造成本。因此,高效元件的成本高于傳統元件。為了闡明高效組件技術對每千瓦時電力成本的影響,我們測量了功率增益和組件成本變化對千瓦時成本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