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處理流程一般包括三部分:預處理、主處理和后處理。預處理包括格柵、調節池、毛發過濾器;主處理分別為絮凝沉淀或氣浮、生物處理、膜處理及土地處理等;后處理包括過濾、消毒等。
中水處理是中水技術的核心,目前,在中水處理工藝中應用最多的是混凝與過濾工藝,但隨著水處理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中水處理工藝不斷被采用。
①在以生物處理為中心的流程中,蘇格蘭設計出家庭規模的SBR和旋轉生物反應器RBC,德國Bavaria廠的SBR系統處理的生活污水回用可滿足400-2500人的需要,英國的STW政策是使用生物轉盤對生物廢水提供二級治理。德國的寒冷地區廣泛使用滴濾濾池,作用巨大。澳大利亞的Nowak建議配備生物轉盤反應器來提高廢水處理廠的脫氮和脫磷的能力。法國的水處理廠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和氧化塘技術,也有采用活性污泥-UV技術和采用生物濾池-地面濾池技術。科威人介紹了一種好氧固定床反應器HASFF,該系統為懸浮系統,對廢水進行二級處理,BOD、COD、氨的去除率分別為94%、65%、75%。希臘有很多小型市政廢水處理廠(MWTP),一級處理廠包括機械預處理、沉淀、氮化和污泥的空氣干燥脫水;二級處理廠的主要系統是好氧系統,包括機械預處理、好養、沉淀、氯化,SBR用得較少,接觸氧化系統在希臘也不普遍。希臘有12個高級處理系統,主要在各個階段注意氮的控制。以生物處理為中心的流程具有適應能力強、產生污泥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②在以物理化學方法為中心的流程中,美國的加利福利亞州使用臭氧和顆粒狀活性炭(GAC)工藝處理大量不同的二級出水。西班牙水處理廠用過量的臭氧劑量(大于9mg/L)對過濾后的二級出水消毒,再用于農業灌溉。
③在以膜法為中心的處理流程中,美國的Belgium在微濾(MF)后再用反滲透(RO)得到高質量的處理水;加利福尼亞州的Livermore廠是一個容量2840m³/d的*處理廠,該處理廠也采用MF和RO膜工藝處理二級污水。中國有使用一體式中空纖維生物反應器處理生活反應器處理生活污水的報道,經110天的運行,均得到優質而穩定的膜過濾出水,符合雜用水質水質標準。膜生物反應器(MBR)的中水處理系統,出水水質明顯高于生物接觸氧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