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解水制氫技術始自1972年,隨著電極電解水向半導體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多相光催化的演變和TiO2以外的光催化劑的相繼發現,興起了以光催化方法分解水制氫(簡稱光解水)的研究,并在光催化劑的合成、改性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光解水的原理為:光輻射在半導體上,當輻射的能量大于或相當于半導體的禁帶寬度時,半導體內電子受激發從價帶躍遷到導帶,而空穴則留在價帶,使電子和空穴發生分離,然后分別在半導體的不同位置將水還原成氫氣或者將水氧化成氧氣。
近日,來自日本信州大學KazuhikoSeki教授和東京大學KazunariDomen教授等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鋁摻雜鈦酸鍶(SrTiO3:Al)光催化劑,并且通過選擇性將兩種助催化劑Rh/Cr2O3、CoOOH引入到析氫反應以及析氧反應中,實現了在波長350-360nm的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全解水的外量子效率,EQE高達96%,創下了光催化全解水的新紀錄。
在過去的光全分解水的研究中,外量子效率一直無法達到99%的一種重要原因就是電荷重組,即空穴與電子在未參與光解水過程之前,又重新結合在一起,這一過程嚴重降低了能量轉化效率。為了避免這一過程,研究團隊采用了兩種手段:通過提高光催化劑粒子的結晶度,減少晶格缺陷。第二將少量鋁原子融入晶格中,減少晶格中的化學缺陷數量。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在鈦酸鍶SrTiO3晶體中,空穴和電子會聚集在不同的晶體面上,并且利用這一現象,采用逐步光沉積法,將合適的催化劑專門鏈接到反應發生的位點,從而進一步抑制了電荷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