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實驗目的:
給水處理中澄清工藝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過濾,處理對象主要是水中懸浮物和膠體雜質。原水加藥后,經混凝使水中懸浮物和膠體形成大顆粒絮凝體,而后通過沉淀池進行重力分離。機械反應斜管沉淀池就是混凝、沉淀兩種功能的凈水構筑物。本模型就是展示機械反應池和斜管沉淀池內部構造的演示裝置。希望達到以下目的:
1、通過對有機玻璃裝置直接地觀察,加深對組成的各個部分的了解;
2、掌握機械反應池和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和操作使用方法,觀察絮體生成和沉淀的狀況。
二、主要技術指標及參數:
1、環境溫度:5℃~40℃
2、處理水量:0.3~0.5L/h
3、設計進、出水濁度:
進水:濁度 60?~100? 出水:10?~20?
進水:SS 80~160mg/L 出水:8~16 mg/L
進水:pH值 6~9 出水:6~9
4、裝置外形尺寸:1000mm×400mm×1500mm、
5、工作電源:AC220V±10%、50Hz,單相三線制,功率370W,安全保護:具有接地保護、漏電保護、過流保護;、
三、主要配置:
1、本體由機械反應池和同向斜板沉淀池兩部分組合在一起;
2、高、中、低三級混凝攪拌機械反應池3組:透明有機玻璃材質、厚度10mm,配減速電機1臺、電機調速器1套;
3、同向斜板沉淀池:透明有機玻璃材質、厚度10mm,含斜板1套(透明有機玻璃材質、厚度6mm,斜板傾角60?);
4、原水箱和清水箱各1個:白色PP板、厚度10mm,底板上安裝有放空閥,方便將水排凈;
5、原水箱配電機攪拌1臺、304不銹鋼攪拌槳1套;(功率25W、轉速90rpm)、
6、防腐蝕進水泵1臺:流量:27~32(L/min)、揚程:3.1~4.3(m)
7、加藥蠕動泵1臺、流量范圍:0.008-460mL/min、儲藥槽1個;
7、流量測量與調節:轉子流量計,污水流量1個(量程60-600L/H);
8、配水管閥門1套、排水管1套、排泥槽與排泥管1套;
1、實驗臺面(10mm厚PP白色板)、
12、電源控制系統:雙面亞光密紋噴塑電控箱1只、漏電保護器、電壓表、帶鎖按鈕開關、線管等組成,
13、配套UPVC連接管道和閥門(中財品牌)。
14、不銹鋼框架實驗臺(30mm×30mm不銹鋼方管、配腳輪為萬向輪帶禁錮腳)等組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